12月以來,國內油脂市場春節(jié)前備貨正式啟動,尤其中旬開始,豆油漲勢逐漸超過棕櫚油,再度成為國內油脂的龍頭品種,成交情況也逐漸改善。雖然馬棕11月減產幅度超預期進一步強化減產邏輯,但出口遠不及預期引發(fā)市場擔憂。馬來西亞在時隔1年半后,上調明年1月的毛棕櫚油出口關稅至5%,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市場做多棕櫚油的熱情。
以豆油為例,截至12月19日午間,國內沿海主要廠商一級豆油現(xiàn)貨平均價格約6880元/噸,當日大連地區(qū)市場一級豆油主流報價約6770元/噸、天津地區(qū)約6800元/噸、日照地區(qū)約6920元/噸、廣州地區(qū)約6900元/噸、北海地區(qū)約6750元/噸左右。那么現(xiàn)階段油脂市場受哪些因素影響,春節(jié)前還有哪些題材值得關注?
第一階段經貿協(xié)議達成
12月13日新華社報道,經過中美兩國經貿團隊的共同努力,雙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則的基礎上,已就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(xié)議文本達成一致。
美總統(tǒng)表示在達成第一階段協(xié)議中“中國同意進行許多結構性的改革”,以及大幅購買美方的農產品,但是他說25%的美方關稅將會保留,其余的將會是7.5%的稅率,12月15日原本要加征的關稅的確不會再實施。他稱下一階段的談判會立即開始,而不是等到2020年美國大選之后。
12月18日路透社報道,中美兩國交易商稱,中國進口商周二購買了至少兩艘美國大豆船貨,不久前中國政府向進口商發(fā)放了新一輪關稅豁免配額。交易商稱,這是美國上周宣布與中國達成臨時貿易協(xié)議以來的首筆銷售。一名美國交易商證實,周二共售出兩批船貨,約12萬噸。另一位美國交易商表示,售出四艘船貨,而一位中國交易商稱,至少訂購了六艘,或逾40萬噸船貨。由于非洲豬瘟導致中國豬群死亡,中國對大豆的需求已有所下降。這兩名美國貿易商表示,10-15艘,或60萬-105萬噸船貨被授予關稅豁免配額。
由于自國慶節(jié)后,國際市場便著重關注兩大經濟體間的貿易關系進展,對于雙方達成第一階段經貿協(xié)議的預期不斷因各種原因而推遲,每一次“握手言和”,都是對“不確定性”的一次消化,市場對美豆將開始沖擊國內豆類油脂市場的利空預期也逐漸兌現(xiàn)。而隨著美豆出口預期的轉好,美豆類商品價格走升將變相提高我國進口豆類油籽原料的成本,成本增長型利多將提振相關油脂市場。13日周五晚間官方宣布消息后,23日周一連盤豆油早間象征性做出下探反應,隨后開始攀升即說明了這種情況。
豆油庫存破百萬后再次下降
據市場調查反映截至12月13日,國內豆油商業(yè)庫存總量95.045萬噸,較上周的99.635萬噸降4.59萬噸,降幅為4.61%,較上個月同期114.2萬噸降19.155萬噸,降幅為16.77%,較去年同期的170.55萬噸降75.505萬噸降幅44.27%,五年同期均值124.93萬噸。截止12月13日,全國港口食用棕櫚油庫存總量71.33萬噸,較前一周68.5萬增4.1%,較上月同期的65.08萬噸增6.25萬噸,增幅9.6%, 2018年同期44.32萬噸,2017年同期54.72萬,5年平均庫存為53.56萬噸。
由于進入冬季前豬瘟疫情及北美豆未能放寬進口,油企前期訂船不足,三季度油廠開機率不高,加之雙節(jié)及交割月臨近,部分油廠提前預留包裝油灌裝和交割用油,終端提貨逐漸加速,令國內豆油散油渠道庫存出現(xiàn)缺口,市面供給不足疊加需求預期理想,使得上游豆油廠商出現(xiàn)限售和出庫排隊壓車現(xiàn)象。而隨著棕櫚油庫存逐漸緩增,且豆棕價差逐漸縮窄,買家采購意愿漸漸轉移至豆油等相關替代油脂,且氣溫較低不利于棕櫚油消費及運輸,間接提高了豆油的市場份額。
綜上所述,隨著中美達成第一階段協(xié)議,保障了后期國內大豆供應,且隨著美豆類原料因出口預期改善而逐漸令價格上漲,也使得國內豆類油脂商品受到成本增長型利多,后期大豆壓榨需求成為更關鍵的變量。在豬瘟限制油企訂船的背景下,預計國內大豆壓榨回升幅度有限,豆油庫存或在12月底向下沖擊90萬噸關口,且2020年上半年豆油庫存的下降幅度及速度很可能超過2015-2016年同期水平。春節(jié)前國內豆油現(xiàn)貨供小于求的基本面格局較難打破,豆油庫存的下滑將令豆油開啟一輪補漲行情,各地區(qū)現(xiàn)貨市場或有跟漲不跟跌、基差上調等表現(xiàn),因此建議豆油現(xiàn)貨買家若春節(jié)前庫存不足,可逢低適當補庫即可。另外由于鼠年春節(jié)較早,物流公司停運時間提前,有依托第三方運輸?shù)馁I家需提前布局。短線連豆油期貨2005合約上方6610元/噸附近有壓力,升穿則還有上攻動力,下方6450元/噸一線有支撐,貼近可輕倉試多,因期貨波動時效性較大,筆者建議僅供參考。
(關鍵字:豆油)